时间:2025-09-28 点击:[]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冷向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医骨伤科领域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长春市政协常委。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骨伤方向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长春市劳动模范。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闫明,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镜下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部脊柱微创学组委员,ISMISS中国部委员,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目前主持科研课题5项,累计金额158万元;近年来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研发新型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获批发明专利4项,作为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各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和科研带头人研发了目前作为全球标准的大部分脊柱内镜技术及国际市场上主流的脊柱内窥镜设备及器械,开创了脊柱外科的内窥镜时代,成为脊柱后路内镜在盲视时代的全球标准,将脊柱内镜扩展到整个学科乃至神经外科的脊柱脊髓领域。以CEFA为核心主持开展指南编纂、多中心技术研发、冰鲜标本规范化培训,至今已累计超过150期。主持编写《实用脊柱内镜手术图谱》等著作。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疾病
李振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骨伤系副主任,国医大师刘柏龄吉林省内真中医培养工程首批师承弟子,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国家级著作主编3部、副主编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化教材编委7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吉林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等科研与教学项目共12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
郭军鹏,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佐治亚医学院访问学者。主编和参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八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吉林省第十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委员,吉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年)。
王佳雯,在研究领域内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项,省博士后创新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校级项目3项,横向开发课题3项,团队可支配经费共计397.6万元。发表SCI收录文章34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19篇(最高影响因子大于10),EI及中文核心文章28篇。被评为“长白英才计划”青年博士后,“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曾获得吉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3,第6名)。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人参等中药材有效成分筛选,核心功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王明星,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领域为药物活性筛选、结构分析及活性机制研究工作。近年承担并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一区文章10篇,高倍引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药物活性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黎明全,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吉林省名中医,经方家黄煌教授弟子,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C-类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世界中联中药上市后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筛选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经方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先后被授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等及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 一直致力于探索经方诊治疑难病及经方现代疾病应用研究。近几年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次。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
姜丽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一科主任。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金润泉教授高徒;吉林省第七届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吉林省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市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室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王秀阁,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主要荣誉/获奖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带头人 ,国家东北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负责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络病学)负责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三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白山领军人才 ,吉林省B类人才,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学术任职: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副主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冷向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医骨伤科领域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长春市政协常委。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骨伤方向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长春市劳动模范。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杨勇,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6年入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医学中心进修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曾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获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队医疗成果奖、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华夏医学奖等多个奖项,连续3年获评中国医师百强榜前列腺微创治疗领域Top10。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专项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近20篇),其中2微米激光切除膀胱肿瘤的论著作为封面文章重点刊发于泌尿专业世界顶级期刊《TheJournal of Urology》。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干细胞及淫羊藿次苷防治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放射性膀胱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在研经费100余万元。
刘爱东,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吉林省、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党委书记,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中成药分册》主审,中国与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中方高级专家,吉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家组成员,荣获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优秀青年,中共长春市委“优秀共产党员”。
兼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世中联科技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仕丽,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肺病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第四批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学会任职:· 世界中联疗养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中共中医药信息学会西学中研究分会副会长 · 吉林省中西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吉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肺康复联盟副主席· 吉林省慢阻肺联盟副主席· 吉林省专业技术评审专家· 吉林省卫生应急专家库中医组专家,2024年5月获批成立长春市首批名医工作室。
研究方向:呼吸病方向
李振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骨伤系副主任,国医大师刘柏龄吉林省内真中医培养工程首批师承弟子,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国家级著作主编3部、副主编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化教材编委7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吉林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等科研与教学项目共12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邓悦,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科、卫生部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第一批),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痰瘀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世中联痰证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员主任委员、吉林省政协委员。
陈颖
硕导专业: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中医内科学(专业型)、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
博导专业: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中医内科学(专业型)
朱光泽,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实验中心主任、长春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基础教研室主任。主持承担各级课题多项。2008年和2018年两次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3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现已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三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4篇。
中西医结合药学(10060X)
金叶,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剂型与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药物新剂型的透皮研究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中药大健康产品(化妆品、食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开发。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吉林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药学博士后。药剂学学科后备带头人,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科创副总)。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3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多次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创新创业比赛、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项、省级金奖等17个奖项,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第六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杨洪梅,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公共实验中心副主任。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2017.06-2020.08),曾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一名)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医药国际化骨干人才,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吉林省D类人才。吉林省中医药防治认知障碍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参质量控制与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授、国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质谱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合肥谱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特聘顾问。曾担任《质谱学报》和Scienc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的编委,Frontiersin Endocrinology杂志(IF:6.055)research topic 编辑,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文章60余篇。在Science Advances(Science子刊,影响因子14.957)、Advanced Sciences(国际顶刊,影响因子15.1)和Cell Chemical Biology(Cell子刊,影响因子8.6)等杂志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5项、吉林省人社厅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优秀类)1项、厅局级项目3项、横向技术开发课题4项、校级杰青培育计划项目1项(200万);编写著作/教材4项。
王恩鹏,现任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博士,药物化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省D类人才,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常委,吉林省药理学会理事,省教育厅“吉林省道地药材健康产品开发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负责人,省科技厅吉林省人参化学与药理重点室副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农业与技术》杂志青年编委,《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特产研究》等杂志审稿人。校首批“百青计划”、院首批“杰出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入选者。从事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与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9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文章在内的论文8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近五年与著名化妆品品牌“丁家宜”、辽宁力克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大品种“力克保健液的二次开发”项目在内的横向课题8项,开发国产特殊化妆品5个,形成企业标准6项,建立了基于智能机器学习与HSI-MSI技术结合的无损参龄鉴别技术,所开发的人参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护肤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等技术在3家企业开展应用推广,新增产值达1.44亿元。
于秀华
研究方向: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孙聪,女,汉族,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医药分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三八红旗手,第三届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首届长春中医药大学最美教师。《生物化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省级精品课负责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坚持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3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SRT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教材15部;参编教材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类奖1项,吉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 “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第五届互联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高校文明杯先进个人,巾帼英雄先进个人,“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筛选及提取、分离、结构研究,中药复方及单体防治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1006Z1)
魏翠柏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重点项目部副主任;美国贝勒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疾病专委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VCI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等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子课题、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SCI最高影响因子29.00。主编著作《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病例集》,参编 《临床痴呆病学》等3部。作为主要研究者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奖7项。先后荣获得中国杰出青年神经科医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学术导师。
王泽玉,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任务、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近年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中科院1区3篇。
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20)
朱光泽,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实验中心主任、长春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基础教研室主任。主持承担各级课题多项。2008年和2018年两次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3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现已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三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4篇。
中医骨伤科学(105703)
冷向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医骨伤科领域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长春市政协常委。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骨伤方向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长春市劳动模范。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闫明,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镜下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部脊柱微创学组委员,ISMISS中国部委员,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目前主持科研课题5项,累计金额158万元;近年来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研发新型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获批发明专利4项,作为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各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和科研带头人研发了目前作为全球标准的大部分脊柱内镜技术及国际市场上主流的脊柱内窥镜设备及器械,开创了脊柱外科的内窥镜时代,成为脊柱后路内镜在盲视时代的全球标准,将脊柱内镜扩展到整个学科乃至神经外科的脊柱脊髓领域。以CEFA为核心主持开展指南编纂、多中心技术研发、冰鲜标本规范化培训,至今已累计超过150期。主持编写《实用脊柱内镜手术图谱》等著作。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疾病
李振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骨伤系副主任,国医大师刘柏龄吉林省内真中医培养工程首批师承弟子,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国家级著作主编3部、副主编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化教材编委7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吉林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等科研与教学项目共12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105709)
黎明全,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吉林省名中医,经方家黄煌教授弟子,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C-类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世界中联中药上市后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筛选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经方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先后被授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等及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 一直致力于探索经方诊治疑难病及经方现代疾病应用研究。近几年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次。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
姜丽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一科主任。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金润泉教授高徒;吉林省第七届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吉林省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市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室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王秀阁,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主要荣誉/获奖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带头人 ,国家东北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负责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络病学)负责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三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白山领军人才 ,吉林省B类人才,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学术任职: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副主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吴荻,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质控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亚洲黑色素瘤联盟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与软组织肉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化放疗学组副组长、黑色素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冷向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医骨伤科领域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长春市政协常委。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骨伤方向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长春市劳动模范。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闫明,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镜下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部脊柱微创学组委员,ISMISS中国部委员,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目前主持科研课题5项,累计金额158万元;近年来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研发新型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获批发明专利4项,作为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各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和科研带头人研发了目前作为全球标准的大部分脊柱内镜技术及国际市场上主流的脊柱内窥镜设备及器械,开创了脊柱外科的内窥镜时代,成为脊柱后路内镜在盲视时代的全球标准,将脊柱内镜扩展到整个学科乃至神经外科的脊柱脊髓领域。以CEFA为核心主持开展指南编纂、多中心技术研发、冰鲜标本规范化培训,至今已累计超过150期。主持编写《实用脊柱内镜手术图谱》等著作。
王艳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一科主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宫颈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月经疾病、妇科炎症、妇科常见病的手术治疗等。担任多项社会任职。获2017年度优秀教研室主任称号,“百青计划”入选者,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吉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中医学专业认证“先进个人”;2019年度荣获优秀科研个人及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20年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科普先进个人奖;2021年3月带队参与九台卡伦方舱医院抗疫工作荣获抗疫工作突出贡献奖;2022年被评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子宫腺肌病散寒消亚点研究室负责人;2022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2023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及仝小林院士中医代谢病研究团队成员;2023年度被评为长春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手。
汤勇,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春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吉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慢病机制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二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人才,吉林省卫生系统首批创新拔尖人才。社会兼职: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执委,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耳鼻咽喉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杂志通讯编委。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在眩晕、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的诊疗及人工耳蜗植入,耳内镜、耳显微手术,鼻内镜手术,早期喉癌的微创手术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
杨勇,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6年入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医学中心进修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曾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获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队医疗成果奖、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华夏医学奖等多个奖项,连续3年获评中国医师百强榜前列腺微创治疗领域Top10。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专项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近20篇),其中2微米激光切除膀胱肿瘤的论著作为封面文章重点刊发于泌尿专业世界顶级期刊《TheJournal of Urology》。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干细胞及淫羊藿次苷防治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放射性膀胱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在研经费100余万元。
魏翠柏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重点项目部副主任;美国贝勒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疾病专委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VCI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等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子课题、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SCI最高影响因子29.00。主编著作《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病例集》,参编 《临床痴呆病学》等3部。作为主要研究者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奖7项。先后荣获得中国杰出青年神经科医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学术导师。
刘爱东,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吉林省、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党委书记,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中成药分册》主审,中国与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中方高级专家,吉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家组成员,荣获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优秀青年,中共长春市委“优秀共产党员”。
兼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世中联科技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冷炎,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四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继承人。目前担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肝病化瘀通腑重点研究室负责人,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带头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中医优势专科负责人。兼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肝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膳研究会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食品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专家、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仕丽,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肺病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第四批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学会任职:· 世界中联疗养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中共中医药信息学会西学中研究分会副会长 · 吉林省中西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吉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肺康复联盟副主席· 吉林省慢阻肺联盟副主席· 吉林省专业技术评审专家· 吉林省卫生应急专家库中医组专家,2024年5月获批成立长春市首批名医工作室。
研究方向:呼吸病方向
李振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骨伤系副主任,国医大师刘柏龄吉林省内真中医培养工程首批师承弟子,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国家级著作主编3部、副主编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化教材编委7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吉林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等科研与教学项目共12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研究方向:骨疾病的研究
王泽玉,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任务、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近年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中科院1区3篇。
邓悦,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科、卫生部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第一批),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痰瘀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世中联痰证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员主任委员、吉林省政协委员。
陈颖,
博导专业: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中医内科学(专业型)
崔有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党支部书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兼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公派留学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加拿大LAVAL大学。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专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委员,吉林省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抗癌协会肺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胸部外科学会会员,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为吉林省首批肺移植与外科机器人达芬奇(Da Vinci Robot)手术资质持有者,已带领团队完成肺移植手术6例,外科机器人达芬奇手术近百例,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胸腔镜、纵隔镜微创手术,是我省胸部微创治疗及肺移植学科带头人。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的微创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成立东三省首个胸部疾病诊疗三维模拟创新平台,将三维重建系统与AI技术结合常规应用于术前评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担任吉林大学侨联副主席,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及“长春市医德标兵”荣誉称号。
顾锐
硕导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
博导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
尹永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内急危重领域的知名专家,2020年作为国家重症医疗队医疗组长,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队员参加了武汉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并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21年作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疗队队长,参加了通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被定点医院任命为重症疗区总主任负责所有重症疗区;2022.03-2022.05作为吉林省新冠肺炎重症疗区负责人,参加了吉林省人民医院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主持省级科技基金7项,到账经费18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近5年被SCI收录5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JCR1区《JASN》发表1篇,影响因子14.2,JCR2区《Critical Care》2篇,影响因子15.1。《Critical Care》,《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SCI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参编教材《急症的识别与处理》、《实用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手册》,译著《Critical Care Medicine》。
姚天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原院长,同时担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在延边大学等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学术专长是心血管内科领域,尤其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绞痛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综合诊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是在复杂危重冠心病治疗领域取得较多成果,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介入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专利 14 项,主编出版专著 4 部,副主编出版专著3部,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此外,他还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了全军医学拔尖人才计划课题 1 项、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项、中央军委专项课题1项、全军医学科学基金 1 项、国家博士后基金 1 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厅课题1项、军队后勤科研项目1项、辽宁省级基金3项,参研其他国家、省部级基金 6 项。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16 版权所有 吉ICP备05002036号